第030章 崔寔(1 / 2)

加入书签

《四民月令》种植作物广泛;牲畜种类多;手工业包罗万象;纺织业;制造业;学校。

自给自足,闭门位市。

为宗族、亲戚、宾客提供劳动,也是武装力量。

《隋书经籍志》、《旧唐书经籍志》均对《四民月令》有记载;宋朝初期,《太平御览》的「图书纲目」仍有提及该书,但是在《宋史艺文志》已无相关记载,估计该书于北宋中期到南宋灭亡散失。

而以防自己的记忆中有偏述,周文文又找到了崔寔的记载。

崔寔又称崔实(103~约170),字子真,冀州(今河北安平一带人)。东汉后期政论家、农学家,著有《四民月令》、《政论》等,系东汉著名文学家崔瑗之后,与蔡邕齐名,号称“崔蔡”。

东汉政治黑暗,世家地主累世贵盛。他们除了拥有田园、苑囿外,还将西汉时少见的坞壁、营堑作为自家的庄园形式。

庄园内聚族而居,宗族首脑、长者是庄园的统治核心。

崔寔就出生在这样一个名门高第的庄园主家庭。

“崔氏有美才,兼以沉沦典籍,遂为儒家文林。”《后汉书·崔实列传》)

崔寔是继祖父崔之后崔氏在文林中最享有盛名的一个,他的父亲崔瑗虽然对农业生产十分重视,一次曾“为人开稻田数百顷”,但性格豪迈,不关心家中生计,偌大的庄园全由崔实母亲一人操持。

崔寔是个孝顺的孩子,看母亲辛苦,就学着帮助料理,他处处留心经营管理的经验,逐渐学得不少按照时令来安排耕织操作时间的知识。

崔瑗去世后,崔家庄园经济窘迫,单靠耕职不够开销,于是除了加强屯贱卖贵之外,崔实还利用家中旧有的酿造技术,经营酿造酒、醋、酱业,维持生活。

“正月可做诸酱,至六七月之交,可以做清酱。”《四民月令》

......

在东汉,名门望族”式的家庭,其男性成员在选择自己“出仕”时机的时候,一般是相当慎重、不肯轻易屈节的。

所以,虽然两次被桓帝召拜,朝中大臣多次举荐,性格内向的崔寔出仕时还是到了中年。

人到中年,阅历和知识更加丰富。

崔寔就带着一腔忧国忧民的心和积累了半生的农业知识来到了五原郡(今内蒙古自治区河套北部和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西部地区),任太守职。

那时的五原郡,经历了王莽新朝、南北匈奴激战以及汉匈交战,百姓贫苦不堪。

崔寔四处走访,探视民情,发现五原郡地处边陲,冬天寒冷而漫长,老百姓没有足够御寒的衣服穿,就睡于草窝之中,见地方官吏时则“衣草而出”。

虽然那里的土壤适宜种植麻等纤维作物,但民间却不纺织……环境的恶劣不可怕,可怕的是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

崔寔决心带领五原郡的人民战胜恶劣的自然环境,过上丰衣足食的日子。

他先是变卖了自己所有的财产,然后用得来的财产买来纺织机器,并邀请中原纺织名师教百姓纺织技法,同时下令郡内广泛种麻。

从此,五原郡地区种麻、纺织蔚然成风,百姓的生产、生活渐渐改善。

后来,在五原出现了许多专用于沤麻的池塘,麻池这一地方俗名也由此而来。

由于在五原政绩卓著,崔寔又被推荐为带有边防重任的辽东太守,不幸的是,在赴任途中,他的母亲病故了。

回乡,为母行丧;丧满,升为尚书;遇党祸,免归。《四民月令》就在崔寔家居洛阳时诞生了。

这本用“月令”体裁写成的古代农书与《汜胜之书》齐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